Home 醫師陣容 醫師介紹
張乃祐

張乃祐主治醫師 / 台北全德

  • 專長

    胸腔內科 、身心科 、婦科、兒科、睡眠障礙

  • 學歷

    中國醫藥大學 /醫學士/

  • 經歷

   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
    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
    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

門診時間

Outpatient time

張乃祐醫師-台北門診時間表

114年門診時間
星期時間
早上09:3012:30 張乃祐   --- ---   張乃祐
下午14:3017:30   張乃祐        
晚上18:0021:00     張乃祐 張乃祐 張乃祐 ---

論文介紹

Paper Introduction
論文類別 Other論文
論文題目 Clinical-dosimetric parameters predicting non-classic radiation-induced liver diseas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(BCLC) stage A–B: a retrospective study
作者群 Li-Wen Huang (黃禮文), Hon-Yi Lin (林宏益) , Wen-Yen Chiou (邱文彥) , Moon-Sing Lee (李文星), Liang-Cheng Chen (陳良政), Shih-Kai Hung (洪世凱), Nai-Yu Chang (張乃祐)
期刊名稱 Therapeutic Radiology and Oncology
出版年
(西元年)
2020
卷號(期別)
頁次起訖
2020;4:13
 
論文類別 Other論文
論文題目 《黃帝內經》與現代醫學的碰撞與融合
作者群 張乃祐、劉宗翰
期刊名稱 中醫藥研究論叢
出版年
(西元年)
2021
卷號(期別)
頁次起訖
第24卷第4期
獲獎名稱 「金鏡杯」第一屆海峽兩岸舌象知識邀請賽第二名
給獎單位 廈門大學
獲獎日期 2017
 
獲獎名稱 醫病共享決策競賽第三名
給獎單位 大林慈濟醫院
獲獎日期 2019
 

衛教新知

New Education
  • 染疫後,鬱卒煩惱睡不著,我該怎麼辦?(1)

    最近有很多人就診時會說:「醫師,我覺得自己確診後,睡眠變得很差,晚上躺很久卻睡不著,或是很淺眠,半夜一直醒來,隔天起床又沒什麼動力去上班。」,有的人則是在疫情大流行期間,面臨親朋好友生病或死去、失業,造成他們心裡極大的痛苦和壓力,整天都很鬱卒,怎麼樣都高興不起來,或是整個人變得很敏感,以前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,現在卻很容易被激怒,因為一點小事就緊張、生氣、坐立不安。
    這時,就有人會好奇,難道這跟我確診有關嗎?新冠病毒真的是造成我失眠、憂鬱、焦慮的元兇嗎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  • 憂鬱
    • 新冠病毒
    • 焦慮
  • 響亮亮的標籤—過動症

    長久以來,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,存在著「貼標籤」的爭議。某些學者認為,我們不該把這些人貼上標籤,然後送去治療,或送去隔絕起來。然而,對於許多在兒童時期就會發生的「問題」(未必是疾病)—早期診斷,早期介入與協助,對於這個孩子長大之後的人生,確實存在正面的效益。因此,發展一個更能夠適合個體與社會環境需求的診斷系統,就更趨重要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過動症
  • 淺談過動症和思覺失調症的關係

    臨床工作幾年,在漸漸累積了小兒科和身心科病人的同時,當然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的小朋友或青少年來找我。另外,歸屬於精神科一個大宗的思覺失調症的病人也日漸增多。一邊研讀國內外最新研究報告,再參酌古典中醫的論述,是我不斷自我學習的歷程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過動症
    • 思覺失調症
  • 因為失眠,所以失眠

    五月天有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叫「因為你,所以我」,今天,則想跟大家分享「因為失眠,所以失眠」。
    其實,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不眠之夜:一個打呼嚕的同伴、身體的疼痛、或是情緒上的困擾。然而,對大多數人而言,造成他們一開始失眠的原因或壓力其實是暫時的,等到工作完成、考試結束、或是把打呼的人趕到隔壁去睡,您就又可以睡一個安穩、香甜的覺了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• 順其自然,慢慢調整—談談過動症

    在英文裡面關於「生病」大致有以下三個表述方式:illness(不適)、disease(疾病)和disorder(失調),三者定義不同但仍有相關連或重疊。一個人可以單純自覺「不適」或「不舒服」,但是找不到感染病原或是器官系統實質病變證據,所以診斷不出他罹患的「疾病」,但他的狀況也許不見容於所處的社會情境,所以仍被當作一種「失調」。相反的,全身上下有多處現代醫學科學數據下「罪證確鑿」的「疾病」,但他泰然自若,沒有任何「不適」。當臨床醫師面臨「到底誰才是病人?」這個議題時,上述的討論無疑是需要更多細心和耐心去考慮的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過動症
  • 焦慮不安侵襲著所有年齡層

    美國一份針對臉書用戶的心理健康調查發現,在各類負面的心理感受當中,唯獨「焦慮感」(注意喔!不是焦慮症)侵襲的人群最廣,包括性別、年齡層、社經地位等等。
    換言之,每個人,在人生的每個階段,都有很高的機會感受到「焦慮」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焦慮症
    • 焦慮
  • 小兒睡眠問題(2)

    如果各位都能夠瞭解睡眠是「養陰」的重要過程,那麼就可以想像—如果剝奪孩子的睡眠,或者更多狀況是「放任」孩子該睡時候不睡,對孩子的身心會發生什麼影響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• 小兒睡眠問題(1)

    台灣的俗語有句:「一暝大一吋」。嬰幼兒的睡眠,本來應該是很自然的「累了就睡,睡飽了(或餓了)就醒,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。隨著社會的變遷、大環境的改變,以及父母親或其他家人們的作息的特殊性,愈來愈多的孩子出現了睡眠問題,然而,睡眠是幫助成長的各種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    接下來,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來瞭解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• 如何安全停用安眠藥?

    一般遇到失眠問題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安眠藥,這也是所有西醫在處理失眠問題的首選藥物。這類藥物的作用,主要是抑制腦部出現的神經亢進狀態,讓大腦快速休息進入夢鄉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  • 安眠藥
  • 簡易藥膳助睡眠

    在之前的衛教文章中,我們提到了中醫認為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能量亢進,也就是俗稱的「火氣大」。這樣的亢進主要是由兩大類的體質狀況所造成,第一類是「氣鬱化火」,這種情況同時會出現煩躁、身體某些部位出現脹痛感、身體疲倦但活動一下會改善等現象,甚至較嚴重的則會有口乾舌燥、腹脹便秘、長痘痘等。另一類是「陰血虛」,常會見到身體燥熱、口乾舌燥、便秘、怕熱也怕冷有時會手腳冰冷、容易掉頭髮等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  • 進補
  • 那些夜,我們一起數的羊

    過去物質缺乏的年代裡,人們習慣以「你吃飽沒?」來打招呼。現在,恐怕應該改成「你睡得好嗎?」。從前,以體力勞動為主,大家只擔心營養不夠,很少有人睡得不好。現在普遍運動不足、飲食不均衡、作息紊亂,而精神壓力愈來愈大,於是睡眠問題也愈來愈多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• 孩子,你怎麼不說話?

    臨床上常碰到爸媽主訴:「我叫孩子的名字時,孩子都沒有反應,會不會聽力有問題?」,其實,當家長碰到這種情況時,也要懷疑孩子是否有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(以下簡稱自閉症)的問題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自閉症
    • 語言遲緩
    • ASD
  • 學習與焦慮共處

    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,常感壓力難以調適、舒緩,進而讓人產生焦慮、憂鬱等負面情緒,然而,適當的負面情緒其實有助於我們的生存,因為它能保護我們遠離威脅,因此,如何去擁抱生物上合理的、人體能夠承受的負面情緒,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重點。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焦慮症
    • 冥想
    • 正念減壓
    • 情緒
    • 焦慮
  • 焦慮是一種病嗎?

    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,常感壓力難以調適、舒緩,進而讓人產生焦慮、憂鬱等負面情緒,然而,焦慮真的是一種病嗎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焦慮症
    • 前額葉皮質
    • 杏仁核
  • 孩子,你怎麼不睡覺?

    大部分的人都明白晚上一定要睡得好,隔天才能精力充沛,然而,究竟每天要睡多久才算健康?在科技充斥的現代社會中,許多年輕人習慣晚睡,時間久了改不回來,想早睡反而難入睡、白天難醒,進而形成慢性失眠,這時又該如何矯正呢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  • 夜貓子
  • 失眠,真的是你嗎?

    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活經歷中,難免會有1-2次的短暫失眠經驗,但許多人會過度放大失眠的恐懼,例如:睡覺時不斷心想「我要趕快睡著」、「千萬別睡不著」、「如果今天失眠,會影響明天的工作」、「我又睡不著了,會不會早死?」,真可謂眼睛一閉,萬念齊飛,然而,過度恐懼失眠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,進而使短暫失眠慢慢演變成長期、頑固性的失眠。
    究竟人類和動物為何需要睡覺?許多人以為自己有睡眠障礙,但您真的符合醫學上失眠的診斷嗎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身心科
    • 失眠
    • 睡眠
  • 從體質談養生(下)

    在「體質是什麼」一文中曾提到體質可分為兩大面向來探討,一為「時間軸的不同」,亦即,一個人從出生、成長、壯年到老化,不同階段,會有不同的體質;一為「空間軸的不同」,亦即,不同的人,由於性別、種族、生長環境等因素影響,體質也會有所不同。
    上次已簡單描述從出生到青壯年的體質變化,此處則介紹中年到老年的體質變化。另外,針對不同年齡的體質,我們又該如何做正確的養生呢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一般科
    • 體質調整
    • 養生
  • 從體質談養生(上)

    從出生到青壯年的體質會如何變化?體質的變化又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?針對不同的體質,我們又該如何做正確的養生呢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一般科
    • 體質調整
    • 養生
  • 體質是什麼?

    病人來到中醫診間最常詢問的問題:「醫師,我是○○體質嗎?」、「醫師,我的體質適合吃什麼食物?」,但到西醫門診時,卻很少提到體質問題,究竟體質是什麼呢?

    • 張乃祐 醫師
    • 一般科
    • 體質調整
    • 體質

講座 / 採訪

Interview Lec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