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講座/採訪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9.27
    【中醫秋季養生4大要訣】教您如何潤燥、溫養陽氣

    【中醫秋季養生4大要訣】教您如何潤燥、溫養陽氣

    當心呼吸道及皮膚「秋燥」問題,教您如何潤燥、溫養陽氣! 秋季節氣「白露」代表秋天的到來~ 在這個冷熱氣候的過度季節 很多人出現呼吸道、皮膚過敏問題,起因都是因為「秋燥」! 秋燥是什麼呢?秋天養生該留意什麼才能顧好健康? 本集邀請台中全德中醫診所 張慈文中醫師 教大家如何從中醫觀點緩解秋燥、補足陽氣!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9.27
    【中醫秋季養生飲食】潤肺補氣、降秋燥的食譜及外食推薦!

    【中醫秋季養生飲食】潤肺補氣、降秋燥的食譜及外食推薦!

    秋天的乾燥氣候容易引發呼吸道及皮膚問題 本集邀請台中全德中醫診所 張慈文中醫師 教您掌握秋季養生飲食原則,秋季養肺補氣就這樣吃! 除了提供食補食譜,營養師還推薦方便外食族的組合 中醫師同時分享適合秋季做的養生運動操,一起來看看~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7.15
    愛吃這類食物⋯小心濕氣累積體內⋯提高疾病發生率!

    愛吃這類食物⋯小心濕氣累積體內⋯提高疾病發生率!

    如果您經常處在濕氣太重的環境,會使得皮膚對流散熱不佳,水份無法從體表排出,體表循環不佳,濕氣會累積在體內;或愛吃寒涼食物,造成腸胃蠕動功能不佳,腸胃道調節水份功能失調,長久下來濕氣累積體內,會提高疾病發生率。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7.06
    【端午節如何健康吃粽子?】中醫師教您依據體質挑選!

    【端午節如何健康吃粽子?】中醫師教您依據體質挑選!

    端午節到了,如何應景享用粽子又吃得健康呢? 本集邀請 台灣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、台中全德中醫診所 蔡真真醫師 讓中醫師教您如何依據自身體質,挑選合適的粽子食用!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7.06
    【夏季中醫養生4大NG行為】天熱反而忌冰品生冷食物?!

    【夏季中醫養生4大NG行為】天熱反而忌冰品生冷食物?!

    6月3日是端午節,同時也接近夏季節氣「芒種」,代表天氣逐漸炎熱起來 從中醫理論來看,夏季時身體會受到什麼影響? 又有哪些生活行為是夏天時的養生禁忌呢? 本集邀請 台灣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、台中全德中醫診所 蔡真真醫師為大家說明!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6.20
    染上新冠病毒⋯出現這幾種症狀⋯沒注意!小心⋯病情恐變重症!

    染上新冠病毒⋯出現這幾種症狀⋯沒注意!小心⋯病情恐變重症!

   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,現在有不少確診者康復之後,面臨到長新冠問題,尤其腦霧更讓許多人感到非常困擾,中醫師指出新冠病毒入侵我們身體時,我們的免疫細胞會去攻擊這些病毒,產生發炎反應,但有些人的發炎反應太過亢進,免疫細胞不小心攻擊到我們的正常細胞,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腦神經細胞,他會造成我們專注度下降,記憶力變差,在西醫門診也常看到一些病患在染疫康復後,因為神經精神的後遺症前來就診。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6.20
    未確診別擅自服用「清冠一號」 中醫師:別做這件事...

    未確診別擅自服用「清冠一號」 中醫師:別做這件事...

   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,確診人數破六萬人,許多民眾恐慌甚至加強防護,就怕染疫,現在確診輕症與無症狀約99%,有不少民眾輕症確診想服用清冠一號,中醫師指出當身體有感染病毒,可經由中醫師開立處方箋取得藥物再服用,若沒有染疫,絕對不可服用!

  • 媒體採訪2022.06.10
    新冠輕症⋯⋯猛咳嗽、痰咳不出來⋯⋯選擇治療方式⋯⋯緩解改善!?

    新冠輕症⋯⋯猛咳嗽、痰咳不出來⋯⋯選擇治療方式⋯⋯緩解改善!?

   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,確診人數居高不下,目前全台累積破260萬人染疫,輕症與無症狀占了大多數,有中醫師門診觀察發現,很多輕症者咳嗽,痰咳不出來,就算是痊癒之後,仍會出現明顯的氣虛現象,像是會比較容易累 比較容易喘,就是因為肺部受到影響。

  • 電子刊文2022.06.10
    長新冠症狀中醫有解 9個保健穴道、飲食和運動建議一次看

    長新冠症狀中醫有解 9個保健穴道、飲食和運動建議一次看

    新冠肺炎痊癒後,不少人會有後遺症,西醫採取症狀治療,但有時療效有限,而中醫針對個人體質、症狀著手,對於後遺症有獨到的治療方式。

  • 講座/義診2021.08.03
    「中醫百寶箱」線上講座|110年6-7月

    「中醫百寶箱」線上講座|110年6-7月

    提升正確養生保健知識,增加免疫力,遠離疾病,疾病不上身,您的健康我們來守護!

  • 講座/義診2021.04.08
    「健康養生保健」系列講座|110年4-5月

    「健康養生保健」系列講座|110年4-5月

    提升正確養生保健知識,增加免疫力,遠離疾病,疾病不上身,您的健康我們來守護!

  • 講座/義診2021.04.01
    健康養生課程—中醫節氣養生

    健康養生課程—中醫節氣養生

    本課程利用四季24節氣之中醫養生精神:介紹不同節氣之好發疾病,透過導引運動、穴位按摩以及養生食材,讓大家學習如何幫助自己的身體恢復健康平衡狀態!

  • 媒體採訪2021.03.02
    咳嗽、流鼻涕、走路喘!慎防心肌炎致死

    咳嗽、流鼻涕、走路喘!慎防心肌炎致死

    春天,天氣變化真的好大,乍暖還寒,有時候中午熱到30度,早晚溫差又非常大。這個時候小心感冒了,或者病毒的攻擊等等⋯⋯

  • 講座/義診2020.12.16
    秋冬常見心血管疾病與中醫養護

    秋冬常見心血管疾病與中醫養護

    腦、心血管疾病是冬季的頭號殺手 鑑於教職員工生歷年的健康檢查結果、健康中心的傷病服務紀錄,歸納出本校教職員生最常見的三大健康需求:肥胖、前期高血壓與三高(高總膽固醇、高/低密度脂蛋白異常) ,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,發病有逐漸增加及年輕化的趨勢,如果您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的三高疾病,該如何預防心肌梗塞與腦中風呢?讓專業的中醫師告訴您!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5.12
    西洋參茶有助補氣消暑 暑假騎單車不怕氣喘吁吁

    西洋參茶有助補氣消暑 暑假騎單車不怕氣喘吁吁

    入暑以來高溫紀錄連連攀升,許多民眾想把握好天氣,結伴出門騎腳踏車樂活一下,沒想到隔天卻出現頭部悶暈、頸部僵硬、腿部肌肉痠痛、及全身無力等情況,中醫師張鈺鑫表示,高溫下騎單車不但水分流失大、也可能耗盡體力,容易導致氣虛及中暑,反映在人體則是有胃口差、易疲倦、或頭暈的感覺,因此建議民眾外出騎車時,應注意適度休息,舒展筋骨,並且身著質料較好之排汗衣褲來幫助汗水排出,以避免中暑,另外亦可飲用簡易自製的西洋參片或粉光參茶(建議不宜使用高麗參)來益氣解熱,除補充水分外,因為太熱沒有胃口的民眾,平日也可於烹調時多加薑片同煮,來調節脾胃,舒緩腸胃悶脹及食欲不振的情況,其他如四神湯,內含蓮子、芡實、茯苓、淮山等補益藥物,能增強脾胃機能,祛除夏日的濕氣,也是很適合在夏天食用的中藥湯品。

  • 媒體採訪2020.05.12
    中藥方能治療武漢肺炎?

    中藥方能治療武漢肺炎?

    全德中醫診所創辦人—蘇奕彰教授引領台灣團隊找出中藥對武漢病毒解方,最快8天驗無病毒!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5.08
    中醫:3種體質運動時間不同 以蓄氣、導引為主

    中醫:3種體質運動時間不同 以蓄氣、導引為主

    想要調養身體,你會想到中醫的食補,每個季節與體質有對應的食材;但你可能不知道,運動在中醫觀點也有這麼一套順時而為的方法,配合日升月落、陰盛陽衰,就能找到最適合你又調養生息的運動法則。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5.08
    喝冰水也會胖? 「這些人」少吃冰

    喝冰水也會胖? 「這些人」少吃冰

    冰淇淋、剉冰,夏天吃冰清涼又消暑,但你知道光喝冰水也會讓妳胖嗎?中醫將冰品視為大敵,西醫雖然沒有太多禁忌,但也不鼓勵吃太多冰。到底哪些人、哪些症狀不建議吃呢?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5.08
    于美人兒患虹彩炎 吃補恐病更重

    于美人兒患虹彩炎 吃補恐病更重

    最近傳出藝人于美人19歲的兒子罹患「非典型虹彩炎自體免疫系統攻擊」,導致一眼接近全盲,傳聞于美人為救子尋遍各種治療方式,月燒數萬。眼科醫師表示,成人和小孩罹患虹彩炎的原因和病程不太一樣,但只要在急性期盡快接受治療,就能大幅降低變成慢性發炎,造成白內障、青光眼等後遺症的機會。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4.24
    急性乳腺炎—針灸 + 中藥 通、消、散

    急性乳腺炎—針灸 + 中藥 通、消、散

    急性乳腺炎屬中醫「乳癰」範疇,產後因乳汁蓄積而發病者,包含於外吹乳癰,台中榮總中醫科主任蔡真真認為,疾病初起以通、消、散為主,讓鬱積的乳汁排出是治療重點。初期以清熱解毒為主,但不宜過量使用寒涼清熱之品,如黃連、黃柏等,否則會使母奶變少;緩解期重點是寬胸理氣散結,須將乳房腫塊消除,以防復發。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4.24
    中醫治療心臟衰竭心得

    中醫治療心臟衰竭心得

    心臟疾病目前是國人十大死因中位居前幾名的,加上心臟衰竭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因此在高齡化的社會中是相當普遍的問題,近年來罹患心臟疾病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,同時當患有冠狀動脈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瓣膜疾病、心肌病變及心肌炎、甲狀腺疾病、心律不整、感染性疾病、酗酒等均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,各種心臟疾病,最後都有可能變成心臟衰竭的結果。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4.24
    做對6件事,不被壓力荷爾蒙打垮

    做對6件事,不被壓力荷爾蒙打垮

    喝紅茶、看魚、睡前兩小時斷線、在車上擺心愛家人的照片……做點小改變就能搞定壓力荷爾蒙。

  • 電子刊文2020.04.23
    不孕症患者黑暗中的明燈

    不孕症患者黑暗中的明燈

    觀察病人從走進診間到坐下的神情,她就知道這次病人到底有沒有受孕。有如此神奇辨識力的人就是,徹底發揮中醫望聞問切精神的中醫部不孕症的專家─王麗香醫師。

  • 媒體採訪2020.02.06
    你不可不知的胸部大小事

    你不可不知的胸部大小事

    你覺得乳房紅腫發癢嗎?小心是乳癌警訊!八成以上台灣婦女不知定期做乳癌篩檢,到底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呢?

  • 媒體採訪2020.02.06
    人體實驗室:「調氣和神法」降焦慮改善睡眠

    人體實驗室:「調氣和神法」降焦慮改善睡眠

    「胡哥人體實驗室」現在人工作壓力大,容易焦慮,晚上又睡不著,體力變差。中醫界現在推動一種簡單的運動,叫做「調氣和神法」。藉由幾個簡單又不費力的動作,只要15分鐘,就可以增強體力,減少壓力,提升睡眠品質,不僅有西醫的根據,而且還有科學數據佐證。什麼是「調氣和神法」?跟著人體實驗室一起來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