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1.10.28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2)
上篇文章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1)」我們介紹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定義,但為何會產生這個疾病呢?如果真的懷疑自己是這個問題時,我該做什麼檢查呢?
在現代科學免疫系統的研究領域中,中醫藥的治療方法是全世界所注目的焦點。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增生及出血,血液堆積在無法排出的地方,在中醫稱之為「瘀」。但是產生這些「瘀」的原因有那些呢?《黃帝內經》中指出,外界風寒入侵人體、生冷飲食過度、壓力過度、情緒不佳或勞損過度都會產生血流停滯的瘀症。所以在臨床上,醫師要依照病人的病史及體質,找出引起瘀症的原因,再擬定治療方針,解除引起瘀症的病因。
中醫的檢查方式,是以病人的症狀結合平日之體質狀態為辨別的重點:
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是什麼?
西方醫學目前尚未找出一個明確的病因,來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;不過大部分的醫師都認為此病和經血逆流、免疫系統紊亂有關。但是外科醫師調查接受腹部手術的病人,發現約有近九成的女性有經血逆流的現象,其中卻只有2-5%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,所以經血逆流不能解釋此病的發生。而關於另一個病因:免疫系統紊亂,確實有大量關於免疫系統的研究,證實此病的發生與免疫系統的發炎、血管的增生有關。在正常的情況下,當子宮內膜細胞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時,很快就會被身體的白血球吞噬殆盡;但是當免疫系統異常時,就無法妥善處理這些異位細胞,於是它們就留在不該出現的地方,漸漸地長大。此病的症狀大部分都出現都在二十歲以後,而且隨著年紀的增長,症狀會愈來愈嚴重。許多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,加上生活在污染的環境中,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,造成免疫系統的功能受到影響,可能會使得此病發生的機率上升。在現代科學免疫系統的研究領域中,中醫藥的治療方法是全世界所注目的焦點。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增生及出血,血液堆積在無法排出的地方,在中醫稱之為「瘀」。但是產生這些「瘀」的原因有那些呢?《黃帝內經》中指出,外界風寒入侵人體、生冷飲食過度、壓力過度、情緒不佳或勞損過度都會產生血流停滯的瘀症。所以在臨床上,醫師要依照病人的病史及體質,找出引起瘀症的原因,再擬定治療方針,解除引起瘀症的病因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檢查方式?
子宮內膜異位症在西醫的檢查包含幾種方法:臨床診斷、實驗室診斷、影像診斷及腹腔鏡診斷。
1.臨床檢查:
藉由腹腔的理學檢查,以及患者的症狀來判斷。患者主要的症狀是經痛,且常為深層疼痛;而此症若侵犯胃腸,就會有直腸疼痛或「裡急後重」等症狀。其它症狀如:性交痛、不孕、月經前點狀出血、月經期間血尿、血便。內診時,直腸、陰道中膈可觸摸到有硬塊,或見到藍色病灶。
2.實驗室檢查:
血液中的CA125值是卵巢惡性腫瘤的指摽;此指標在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血清中也會升高,所以對判定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一定的效果。一旦CA125的數值高過100,就要高度懷疑是否罹患惡性腫瘤,但低的血清CA125值也不能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,所以CA125數值一般是用來評估及追蹤時使用,不能單憑其數值診斷疾病。
3.影像檢查:
超音波檢查中,如果是巧克力囊腫,它的診斷常依內容物的密度,比純液體高些,屬沙粒狀。
4.腹腔鏡檢查:
藉由腹腔鏡手術,可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的地方;而依部位及其外觀表現,此症可分為腹膜性、卵巢性及深結節性。由於成因不同,造成的臨床症狀不同,所以手術方法也會有所不同。
中醫的檢查方式,是以病人的症狀結合平日之體質狀態為辨別的重點:
一、可依痛經性質為辨證要點
1.審虛實:
虛症大多發生於月經將淨時,經量少、色黯紅、質薄;實症多發生於月經將行之際,經量少、質稠挾塊。
2.參考素體情況:
素體抑鬱易誘發氣滯痛經;素體虛弱多呈虛痛;素體帶下多而濁多濕滯痛經。
3.辨疼痛性質:
隱痛、墜痛,喜按者屬虛;摯痛、絞痛、灼痛、刺痛,拒按者屬實;灼痛得熱反劇屬熱;冷痛得熱則痛減屬寒;痛甚於脹屬血瘀;脹甚於痛屬氣滯;疼痛持續屬血瘀或濕熱。
二、可依月經的間隔時間、量、色、質異常為辨證要點
1.月經間隔時間:
一般週期提前多為血熱或氣虛;週期延後,多為血虛或血寒;週期先後無定期,多為肝鬱或腎虛。
2.月經量:
量多者以血熱或氣虛多見;量少者,以血虛或血寒為主。
3.月經顏色:
鮮紅或深紅者屬熱;暗黑不澤者屬寒;淡紅者為虛;黯淡者為虛寒。
4.月經質地與氣味:
稠黏者屬熱屬實;清稀者屬寒屬虛;有瘀塊者多為瘀;氣味臭穢者多熱;氣味腥味者多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