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1.10.18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1)
根據統計,在台灣800萬生育年齡女性中,有2-5%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;換言之,約有16-40萬的女性罹患此病。子宮內膜異位在臨床上的主要症狀是痛經、不孕和性交疼痛,這三個問題深入女性的日常生活,甚至會影響到婚姻生活品質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疾病中最複雜的疾病,因為它雖然是良性疾病,卻有惡性的表現,只要有月經週期,細胞就會滋長,造成沾黏疼痛等症狀持續惡化。西醫治療此病的方法,是直接製造無月經狀態,使細胞無法滋長,緩解症狀,但一旦停藥之後又容易復發。而中醫治療方式,是針對個人體質,找出引起疾病的原因,然後再擬定治療方針,解除疾病的病因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常常是錯綜複雜的,所以直到現在,它仍是中西醫婦科中的難題。然而,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?它發病的原因是什麼?還有,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診斷方式?中西醫的目前治療方式為何?平時能做什麼預防其發生及復發?以下讓我們來分段介紹。
我們知道子宮內膜細胞會隨著女性荷爾蒙而有週期性的變化;當女性未懷孕時,內膜組織會週期性地脫落剝離,以經血的方式排出。但是這些不待在子宮裡的內膜細胞組織,也會回應荷爾蒙的刺激,讓其細胞增生,且到了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;但這些血液不像子宮內的經血可以有通道順利排出,它們會留在體內,並不斷的累積。這些累積物會釋放出發炎物質,吸引白血球及增加局部血流量,以利身體清除這些不好的累積物,但卻也使得周圍的組織被波及,所以會產生局部疼痛及沾黏的問題,例如在排卵、月經前或性行為時,骨盆腔的血流增加,如果牽扯到沾黏部位就會疼痛不適,故在排卵、月經前及性交時疼痛,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的症狀。 在一般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描述的症狀中,經痛佔了66%、下腹疼痛約45%、性交疼痛佔33%、下背部痠痛約15%、月經不規則佔了12%⋯⋯等,根據這些數據,可得知此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經痛、下腹疼痛。傳統中醫不稱此病為子宮內膜異位症,而是根據這些症狀,把此病歸於痛經、不孕、癥瘕及月經不調⋯⋯等症來論述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疾病中最複雜的疾病,因為它雖然是良性疾病,卻有惡性的表現,只要有月經週期,細胞就會滋長,造成沾黏疼痛等症狀持續惡化。西醫治療此病的方法,是直接製造無月經狀態,使細胞無法滋長,緩解症狀,但一旦停藥之後又容易復發。而中醫治療方式,是針對個人體質,找出引起疾病的原因,然後再擬定治療方針,解除疾病的病因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常常是錯綜複雜的,所以直到現在,它仍是中西醫婦科中的難題。然而,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?它發病的原因是什麼?還有,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診斷方式?中西醫的目前治療方式為何?平時能做什麼預防其發生及復發?以下讓我們來分段介紹。
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?
子宮內膜異位,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裡面的內膜組織,跑到子宮外面的地方。這些內膜組織會散落在大腸、膀胱、直腸、陰道等腹部器官或腹膜的表面,也有可能長在卵巢(稱為巧克力囊腫)或子宮肌層(稱為子宮肌腺症),甚至遠及肺部與鼻黏膜。其主要的症狀,包括經前腹部疼痛,經期間血尿、血便、咳血、流鼻血等症狀。隨著內膜組織散落處的不同,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產生不同的症狀:如果是在腸胃附近,便會隨著月經週期,刺激腸胃蠕動,讓人產生腹瀉、胃腸不適等症狀;如果是在卵巢及輸卵管,就會影響到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,造成不孕;如果是在子宮肌層,則除了會有經期間的疼痛外,通常也容易有月經量過多、月經來的時間過長的問題。這些不正常地分布在腹部各處的內膜組織,剛開始可能只是幾公釐的小小突起物,然而它會隨著女性荷爾蒙的刺激逐漸長大,可能長成好幾公分的囊腫。我們知道子宮內膜細胞會隨著女性荷爾蒙而有週期性的變化;當女性未懷孕時,內膜組織會週期性地脫落剝離,以經血的方式排出。但是這些不待在子宮裡的內膜細胞組織,也會回應荷爾蒙的刺激,讓其細胞增生,且到了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;但這些血液不像子宮內的經血可以有通道順利排出,它們會留在體內,並不斷的累積。這些累積物會釋放出發炎物質,吸引白血球及增加局部血流量,以利身體清除這些不好的累積物,但卻也使得周圍的組織被波及,所以會產生局部疼痛及沾黏的問題,例如在排卵、月經前或性行為時,骨盆腔的血流增加,如果牽扯到沾黏部位就會疼痛不適,故在排卵、月經前及性交時疼痛,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的症狀。 在一般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描述的症狀中,經痛佔了66%、下腹疼痛約45%、性交疼痛佔33%、下背部痠痛約15%、月經不規則佔了12%⋯⋯等,根據這些數據,可得知此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經痛、下腹疼痛。傳統中醫不稱此病為子宮內膜異位症,而是根據這些症狀,把此病歸於痛經、不孕、癥瘕及月經不調⋯⋯等症來論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