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衛教新知
篩選科別 / 屬性(可複選)
Filter subjects / attributes- 林敬娟 醫師
- 張乃祐 醫師
- 周志宏 醫師
- 張慈文 醫師
- 蔡真真 醫師
- 蔡運寧 醫師
- 王麗香 醫師
- 全德編輯部
- 長新冠
- 新冠肺炎
- 心臟內科
- 皮膚科
- 身心科
- 骨關節科
- 婦科
- 血液腫瘤科
- 新陳代謝科
- 一般科
- 時節保養
- 中醫輕鬆談
- 病友故事
- 板機指
- 憂鬱症
- 中醫心血管
- 人參
- 抽筋
- 口乾
- 子宮肌瘤
- 腦霧
- 過動症
-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
- 癬
- 甲狀腺結節
- 經前症候群
- 毛髮
- 自閉症
- 冬季養生
- 中醫居家照護
- 子宮內膜異位症
- 焦慮症
- 接觸性皮膚炎
- 顳顎關節痛
- 髂脛束症候群
- 乾癬
- 鉛中毒
- 失眠
- 產後調理
- 中藥
- 頸椎疾患
- 化療
- 體質調整
- 落髮
- 紅皮症
- 癌症輔助治療
- 乳癌
- 蕁麻疹
- 卵巢癌
- 妄想
- 幻覺
- 復健動作
- 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
- 精神疾病
- 精神分裂症
- 心悸
- 直立不耐症
- 憂鬱
- 新冠病毒
- 藥膳
- 高麗參
- 紅參
- 西洋參
- 濕氣
- 解渴
- 口渴
- 四物湯
- 思覺失調症
- 黴菌感染
- 安眠藥
- 中醫體質
- 經前不悅症
- 耳鳴
- 毛髮結構
- 毛髮減少
- 毛髮增生
- 語言遲緩
- ASD
- 氣喘
- 冬季癢
- 食療
- 氣切
- 便秘
- 泌尿道感染
- 褥瘡
- 痛經
- 冥想
- 正念減壓
- 情緒
- 焦慮
- 前額葉皮質
- 杏仁核
- 夜貓子
- 皮疹
- 過敏型
- 刺激型
- 夜間磨牙
- 偏頭痛
- 情緒壓力
- 跑者膝
-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
- 膝蓋外側痛
- 鱗屑
- 漏尿
- 乳腺炎
- 小產
- 痔瘡
- 身材
- 肥胖
- 產後運動
- 斂瘡
- 水腫
- 面斑
- 肥胖
- 睡眠
- 腰痠
- 惡露
- 坐月子
- 白血球
- 腎功能
- 腎泌尿
- 癌友
- 養生
- 體質
- 毛囊
- 色素沉澱
- 放療
- 進補
- 化療
- 導引運動
- 調養
- 過敏
- 手術
- 中醫治療
- 標靶
- 癌症
- 林伯翰醫師
- 針灸
- 腸躁
- 腸躁症
- 減肥
- 中風
- 林政憲醫師
- 自律神經失調
- 自律神經
- 腎
- 頻尿
- 膀胱炎
- 泌尿道感染
- 感冒
- 蕭逸婷醫師
- 蘇謙醫師
- 王彥儒醫師
- 蕭逸婷
- 蘇謙
- 蘇謙
- 作夢
- 減肥
- 濕氣
- 痰濕
- 十全大補湯
- 四神湯
- 四物湯
- 排卵
- 不孕症
- 三九貼
- 三伏貼
-
-
- 疾病衛教
- 2022.04.08
中醫如何看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(3)飲食運動篇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飲食與運動之建議,需要根據每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。...閱讀文章
中醫如何看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(3)飲食運動篇 -
- 疾病衛教
- 2022.03.24
中醫如何看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(2)中醫篇
中醫古籍文獻中無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明確記載,但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屬于中醫學的「閉經」、「月經後期」、「崩漏」、「癥瘕」的範疇。可依其體質大致分為肥胖型或非肥型之不同,而有不同的主要病因。...閱讀文章
中醫如何看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(2)中醫篇 -
- 疾病衛教
- 2022.03.14
中醫如何看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(1)基本定義篇
之前藝人小禎體重突然增加,原來是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苦,很多女性開始注意到自己體重突然增加,月經不來,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,紛紛至婦產科醫院求診,醫師會詢問自己是否有出現下列的症狀:
中醫如何看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(1)基本定義篇
月經不規則,包括月經量變少或月經不來。
是否有肥胖、多毛、長青春痘等症狀。
還會照個超音波,看看卵巢周圍是否有一顆顆囊泡堆積,這是因為卵巢的卵子因為無法按時正常排卵,卵子不成熟所以未能順利排出,所以卵泡堆積在卵巢的周圍,在超音底下可見到像葡萄樣的卵巢,所以這個疾病才會被稱之為「多囊性卵巢」。...閱讀文章 -
- 疾病衛教
- 2021.11.25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5)
上二篇文章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3)」、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4)」我們介紹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西醫治療方式,其實懷孕也是一種治療方式。在女性懷孕的10個月之間,卵巢不會排卵,子宮內膜會增厚以孕育胎兒;而在生產時內膜會剝落,身體的免疫細胞會清除殘餘的內膜組織,除了清除子宮內的內膜以外,也會清除子宮外的內膜。我們常聽到許多有痛經困擾的女性,在生產之後就好了,她們很有可能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。除了上述的治療方式,女性朋友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呢?...閱讀文章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觀(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