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衛教新知 中醫養生

儲糧抗寒冬—冬天怎麼補最好

每到冬天就開始期待冬令進補的日子,和家人、好友圍在桌邊大啖熱呼呼的薑母鴨,或是來一碗麻油雞,整個身體便溫暖了起來,但是這些食物真的具有進補的功效嗎?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補?究竟怎麼吃才是冬天正確的進補方式呢?
人人都要進補?
冬令進補的起源是古代人平時攝取的營養不足,因此會在寒冷的冬天利用中藥食材進補,所以,對於三餐營養豐富的現代人而言,除非是飲食不均衡或是老年人等身體虛弱的人,大多數人其實不太需要進補。
依照體質選擇適合的進補方式
進補的方式會依照每個人的體質而有所差異,一般人可以藉由和其他人比較而判斷自己的體質。偏向虛寒體質的人無論在什麼季節都容易有手腳冰冷的情況,而體質較燥熱的人,容易上火、口乾舌燥,上火又分為虛火和實火,虛火通常都是因為經常熬夜、喜歡吃冰冷食物等生活習慣所產生。體質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狀態,和生活型態、飲食習慣、周遭環境、情緒等息息相關,在進補之前,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,針對不同的體質進行適合的食補,才不會造成反效果。
適合一般人的平補食材
多數人其實不太清楚自己的體質是什麼,因此對於一般人在選擇上會建議「平補」的食材,相較於溫補,平補指的是比較緩和、穩當的進補方式,屬於平補的中藥材有紅棗、枸杞、何首烏、玉竹、生地、熟地、當歸、黃耆,以及有窮人的燕窩之稱的白木耳等食材,其中紅棗和枸杞是普遍適用的食材,又容易和一般食物結合,常用於泡茶,其他食材則常用於煮湯;此外,在食用當歸、黃耆時,要注意藥材的量,掌握正確的食材和用量,才能有效又平穩的進補。
虛寒體質的進補方式
針對虛寒體質的人,要特別留意「虛不受補」的原則,中醫認為虛寒體質的人要漸進式的進補,不能夠一下子吃太補的食材,例如較燥熱的薑母鴨、麻油雞等食物,否則可能一吃就上火,不但沒有解決手腳冰冷的問題,還產生口乾、嘴破的症狀。因此,虛寒體質的人應該先進行平補,平穩、安全的進補,慢慢改善體質。另外,常見的黑糖也適合虛寒體質的人進補,直接泡成黑糖水便具有溫補的功效。
結語
中藥食材雖然對身體有益,但是若食用過量、不當,也會造成反效果,因此進補的時候要注意食材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,例如腸胃不好的人要留意有甜味的食材,如黑糖、生地、熟地、枸杞,可以添加薑食用,以避免消化不良;罹患糖尿病的人也要小心食用有甜味的食材,而虛寒體質的人則要從平補開始漸進式的進補,慢慢調養體質。針對每個人的需求選擇食材,才能達到冬令進補的功效。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