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4.05.06
反覆泌尿道感染好困擾
前言
您是否曾經小便時有灼熱刺痛感,或是常常想跑廁所卻又發現尿量不多呢?這種情形,很有可能是「泌尿道感染」!泌尿道感染以膀胱為分界,可分為「上泌尿道感染(如:腎盂腎炎、腎膿瘍)」與「下泌尿道感染(如:膀胱炎、尿道炎)」;若是在半年內發生2次以上,或一年內有3次以上的尿路感染,則稱為「反覆性泌尿道感染」。常見症狀包括「頻尿、尿急、排尿時有刺痛或燒灼感、尿液顏色深黃混濁,甚至可能出現血尿,或是伴隨恥骨上、小腹或腰背疼痛」。
在泌尿道感染的急性發作期,民眾多會以西醫抗生素治療,盡快壓制發炎不適,而在症狀緩解期或是經常反覆泌尿道感染的患者,建議可以尋求中醫調理體質,避免感染一再復發。
哪些族群容易泌尿道感染?
中醫如何看待泌尿道感染?
泌尿道感染在中醫屬於「淋證」的範疇,以「小便頻急,淋瀝不盡,尿道澀痛,小腹拘急,痛引臍中」為主要症狀。 《諸病源候論》將淋證病機概括為「腎虛而膀胱熱」,初期主要由外感濕熱、飲食不節、多食辛熱肥甘之品、外陰不潔、情志失調、氣滯血瘀、先天稟賦不足或勞慾過度引起,使「濕熱蘊結下焦,而導致膀胱的氣化不利」;後期若因病延日久,濕熱傷及氣陰,可導致「脾腎虧虛,膀胱氣化無權」,也是泌尿道反覆感染的重要原因。
中醫治療反覆性泌尿道感染可分為「急性發作期」與「慢性緩解期」兩階段:
您是否曾經小便時有灼熱刺痛感,或是常常想跑廁所卻又發現尿量不多呢?這種情形,很有可能是「泌尿道感染」!泌尿道感染以膀胱為分界,可分為「上泌尿道感染(如:腎盂腎炎、腎膿瘍)」與「下泌尿道感染(如:膀胱炎、尿道炎)」;若是在半年內發生2次以上,或一年內有3次以上的尿路感染,則稱為「反覆性泌尿道感染」。常見症狀包括「頻尿、尿急、排尿時有刺痛或燒灼感、尿液顏色深黃混濁,甚至可能出現血尿,或是伴隨恥骨上、小腹或腰背疼痛」。
在泌尿道感染的急性發作期,民眾多會以西醫抗生素治療,盡快壓制發炎不適,而在症狀緩解期或是經常反覆泌尿道感染的患者,建議可以尋求中醫調理體質,避免感染一再復發。
哪些族群容易泌尿道感染?
- 長期有喝水太少,且有憋尿習慣的人:當膀胱長時間囤積尿液不排出,很容易大量繁殖細菌
- 女性:因女性尿道比男性短,且尿道口與肛門距離較近,較容易受到腸道細菌的感染(如:大腸桿菌,佔泌尿道感染75-95%)。約1/3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會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。
- 停經後婦女:因雌激素減少而使陰道及膀胱黏膜較乾澀、脆弱、細菌易滋長,增加陰道炎和膀胱炎的機率。
- 尿路阻塞或逆流者:如泌尿道結石、攝護腺肥大(尤其老年男性)、便秘、懷孕、子宮脫垂、子宮肌瘤或腫瘤壓迫膀胱、先天泌尿道結構異常、膀胱輸尿管逆流等。
- 排尿功能失調者:如神經性膀胱、逼尿肌不穩定(膀胱過動症)等。
- 先天免疫低下者
- 性行為頻率較高、性伴侶數量較多者
- 頻繁使用導尿管者
- 糖尿病患者
- 遺傳因素:一等親有泌尿道感染家族史者。
中醫如何看待泌尿道感染?
泌尿道感染在中醫屬於「淋證」的範疇,以「小便頻急,淋瀝不盡,尿道澀痛,小腹拘急,痛引臍中」為主要症狀。 《諸病源候論》將淋證病機概括為「腎虛而膀胱熱」,初期主要由外感濕熱、飲食不節、多食辛熱肥甘之品、外陰不潔、情志失調、氣滯血瘀、先天稟賦不足或勞慾過度引起,使「濕熱蘊結下焦,而導致膀胱的氣化不利」;後期若因病延日久,濕熱傷及氣陰,可導致「脾腎虧虛,膀胱氣化無權」,也是泌尿道反覆感染的重要原因。
中醫治療反覆性泌尿道感染可分為「急性發作期」與「慢性緩解期」兩階段:
- 急性發作期-「濕熱蘊結下焦」為主,伴有明顯泌尿道感染症狀。
- 治以「清熱利濕通淋」,可用八正散、白茅根、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、滑石、金錢草等藥材加減。
- 慢性緩解期-「脾腎虧虛」為本,「下焦濕熱」為標。泌尿道不適的症狀減輕或消失,可能兼見疲倦無力、下腹墜脹、口乾、腰膝酸軟等症狀。
- 標本兼治,除上述「清熱利濕通淋」藥外,加入「補益脾腎、益氣養陰」的藥物如:黃耆、黨參、生地、白芍、山茱萸、菟絲子等藥材加減。